食肉龍皮膚上的奇怪骨頭。
關于長頸恐龍,我們還不知道哪些秘密?馬卡萊斯特學院的克里斯蒂庫里羅杰斯教授和他的同伴最近有了一個新發現。來自馬達加斯加的一種名叫雷佩龍的大型長頸食草恐龍,皮膚上有巨大、奇怪、中空的骨頭,這可能有助于食肉龍在殘酷的環境中生存。
庫里羅杰斯說,這是迄今為止在脊椎動物中發現的最大的皮膚骨化現象。皮膚骨化是指硬骨在皮膚中的設置,常見于爬行動物和一些哺乳動物,如鱷魚背部的特殊結構、犰狳的裝甲體、劍龍和甲龍覆蓋的巨大骨板。在長頸蜥腳類動物中,曾經遍布全球的一個群體——泰坦尿癥就出現了皮膚骨化的現象。一個多世紀以來,古生物學家一直試圖了解這些奇怪的骨骼是如何分布在泰坦龍的皮膚中的,以及它們的功能。它們是像鱷魚和犰狳一樣保護自己,炫耀自己吸引異性,還是控制體溫?
庫里羅杰斯說,通過了解這些恐龍的一些生活習性,特別是它們生活的環境極其容易受到干旱的影響,這表明我們僵化的皮膚可能在儲存能量以幫助食肉龍度過困難時期方面發揮了作用。與活體動物的交鎖皮骨板相比,掠食性龍皮中的內骨骼數量很少,說明它們沒有起到保護或調節體溫的作用。馬達加斯加恐龍皮膚骨化的發現,可以幫助人們更準確地還原這個恐龍群體的原貌。而且這種現象在成年恐龍和幼年恐龍身上都有發現,說明皮膚和骨骼會隨著身體的生長而發生變化。食肉龍皮膚中的骨頭使它們比大象的皮膚厚七倍以上。雖然它們看起來很重,但它們的中空結構并沒有給恐龍增加多少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