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層剖面上可以看到宋、元、明三代的造紙遺跡和文化堆積層,很明顯工藝原料在不斷改進,非常難得。(來源:江西日報)
造紙廠布局合理科學,從切竹到下沉、蒸煮、拌灰、漂洗、粉碎,可以看到一套完整的竹紙加工工藝遺址,與明代宋《天工開場》記載的相同。(來源:江西日報)
2007年11月29日,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張忠培在實地考察時表示,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如此大規模的造紙廠遺址,這是中國考古界的又一重大發現。(來源:江西日報)
在僅有300m2的伏紙廟造紙廠遺址中,宋、元、明三代均可見到竹麻坑、灰堿燒坑和用竹麻蒸熟的大燒土塊。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一個埋藏在梯田下保存完好的造紙廠遺址呈現在世人面前,令人振奮。這一消息引起了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和中國造紙學會造紙史委員會的高度關注。18日,考古界領軍專家、造紙界重量級專家趕赴現場調查論證,宣布華林造紙廠遺址最晚屬于明代,并有宋元時期遺存。這個造紙廠是中國第一個科學發掘的造紙遺跡,國內沒有發現更早的遺址!不僅如此,從遺址遺跡來看,完全可以重現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所列“竹紙制作”中與原料加工相關的一整套工藝!
【發掘】發現了15個用于造紙加工的瀑布。
這場激動人心的考古發掘始于2005年。首先引起考古學家注意的是16個瀑布。
從高安華林東溪村周嶺自然村到樟樹嶺水庫,水西河兩岸分布著16處水葫蘆遺址。這些水葫蘆大部分暴露在地表的雜草和樹木中,也有一部分在稻田里。主要有放置水車的石池,也有石臼和石板,但用于引水的木制水車、木桿和木制水槽已經消失。
在一個只有100個村民的偏遠村莊,水葫蘆遺址如此密集,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不僅如此,周林的村莊森林茂密,長滿了竹子,周圍是四條溪水和許多青石??梢哉f,這些自然條件構成了造紙手工業良好的資源條件。
為了調查這16處水禽遺址的真實用途,考古隊選取了3處保存完好的水禽進行清理發掘,其中,1號水禽為一車兩水禽,水車池東南角有一個出水口,南面有一個作坊。在用石頭建造的羅圍中,放置了一個石臼和一個帶有凹窩的長方形石板,用于加工水鳥以獲取谷物。
江西省考古研究院負責人肖法彪說,經過發掘,確定除了一株水葫蘆是村民專門用來做糯米飯的生活型水葫蘆外,其余15株都是生產型水葫蘆,用于造紙。
造紙廠的遺跡被埋在梯田下。
如果有水葫蘆用于造紙加工,是否意味著還有造紙廠的場地?為了探索更多的真相,考古學家開始了進一步的探索性發掘。
考古學家最終選擇了周陵村東南500米處的福芝寺。高安博物館館長劉金成說,在這個荒山上進行考古發掘,主要是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在福芝寺上游100米處挖掘出一個完整的活水陷阱,顯然是用來加工紙漿的,附近應該有造紙廠;二是有一座古代的福紙寺,據說是造紙工人造紙時祭祀用的。第三,一些當地村民報告說,他們在這里的田地里耕作時遇到了石墻地基。
考古學家在山谷的十多個梯田中選擇了最寬的梯田,進行了占地250平方米的挖掘。令考古學家欣喜的是,雖然發掘面積不大,但發現的造紙遺跡卻非常豐富,證明這是造紙作坊的遺跡?!爸饕兄衤榭?、燒灰燒堿的灰坑、煮竹麻留下的大面積燃燒區、烘干物料和拌灰的工作臺、竹麻坑的尾沙坑?!眲⒊烧f。
【示范】造紙廠主要由明代結構組成。
那么,這家造紙廠屬于什么時代?
“發掘區內發現了宋、元、明三代造紙廠遺址,三個時代遺址的層層關系清晰。從南宋的長方形坑到元代的圓形石塘,再到明代的上游浮塘和下游腌塘的長方形石塘,很明顯竹坑三個時代都有一個技術改進的演變?!毙しū胝J為。
18日下午,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和中國造紙學會造紙史委員會專家根據地層關系和文物出土文物,確定華林造紙作坊遺址年代屬于明代。明代遺址之下,仍有宋元時期的遺存,應進一步解剖重疊關系,找出更清晰的時代關系。中國造紙學會理事長、造紙史委員會主任陳思亮說,目前,國內還沒有發現比這個造紙廠遺址更早的遺址。
《天工開物》造紙工藝的真實再現。
”明代科學家宋的名著《天工開物》將竹造紙分為五個步驟。福芝廟造紙廠的一些遺址年代相同,功能相互關聯,可以再現《天工開物》年的造紙場景,甚至比書中記載的還要詳細?!毙》▽氄f。
富茂造紙廠的廠址至少可細分為漚制、洗滌、燒灰、拌灰、蒸煮、漂洗、暴曬等七道工序。如果加上離發掘區不遠的3號水葫蘆,將形成一套完整的竹紙制作工序,從切竹到碎紙漿,為研究明代造紙技術提供了難得而珍貴的材料。
這是中國第一個科學發掘的造紙遺跡。
“這次展示不僅是國家考古界和造紙術界首次聯合進行,華林造紙作坊遺址也是中國考古工作者首次科學發掘出紙類遺存?!苯涍^現場考察,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和中國造紙學會紙史委員會專家經過認真討論形成了意見。發掘出的明代造紙廠遺存基本反映了從切竹到制漿的工藝流程,為研究明代中國南方先進的竹制造紙技術提供了重要資料,對探索中國造紙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華林造紙廠的遺址在造紙技術方面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和記錄。
宋、元、明時期造紙科學的技術手段和各項技術資料,其次,還對古代水利學和環境生態學方面有研究價值,甚至對古代機械制造工藝技術同樣有參考價值。